他叫马科元,人称“马导”,一个“不务正业”的建筑设计师。
硕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的他,导过话剧(还跑过乌镇戏剧节),当过先生,拿奖无数。
几年前,受到校友邀请,马导回归本业,拉上还在电脑前画图的好友少珣,面对莫干山那一百多方平的小破屋,几个年轻人磨拳擦掌,打算“做个牛叉的农家乐”。
△杨默涵(大乐之野创始人)和马科元正看大乐三号的施工
结果农家乐没弄成,却搞了个国内民宿业的超级IP——大乐之野。
后来,他和少珣又“趁热打铁”,陆续在莫干山设计了数个民宿“蕨宿、林栖谷隐、依山依水……”几乎设计一座爆红一座,马导也成了民宿圈小有名气的设计师。
朋友问:给别人设计了那么多民宿,为什么不自己做一家呢?
这一问勾起了马导的“野望”:好吧,也该导一出自己的山居戏了了。
△陈浩、少珣、马导,人称“未迟三少”
后来马导、少珣又结识了从新西兰回来的陈浩,三人一合计,于是在桐庐的万顷山水间,就有了一家万众瞩目的民宿——未迟。
未迟一期的5栋楼,改建自合岭村山腰处的旧民居。依各自特色分别命名为:云、山、石、水,咖啡厅。
无论是走在木栈道上、待在房间里还是趴在泳池边,只需一转身,就能看见黄公望笔下的《富春大岭图》。
层层的梯田竹林、围绕着水库的合岭村、以及远方绵延的群山,马导一行人围绕着这里的无敌山景,将独道的设计融入旧房之中。
云|
1号楼‘云’坐落于村子西侧,在半山腰的转角处,最适合看云,故而称之为‘云’。
清水泥搭配镶嵌的玻璃砖,组合成了这栋外观简约的白色建筑。当阳光从砖孔中悄悄漏进来,室内的光影变得活泼又浪漫。
下沉式的客厅,最宜围炉夜话,地暖和壁炉让山里的冬天依然温暖如春。
二三层的公共空间,套着悬空小天井、小阁楼、茶艺吧,一面是后山的树林,另一面,又是一个小小的天井。
楼上的loft房间,最宜亲子居家,两三面巨大的落地窗便将景观引入室内。
1层卧室正对这延伸出去的露台,清晨一睁眼就能看到飘过的白云。
山|
2号楼‘山’房坐落在村子最中心的位置,一大一小两栋房子,大的一栋是2号楼‘山’房的主屋,较小的是曾经的柴房。
最高处的卧房用上最广幅的玻璃,躺在这里,似乎一伸手就能摘下一颗星星。
一楼既是阳光客厅,又是餐厅,还有开放式厨房。
生活在国外多年的大厨,擅长西餐料理,他的大招常常在这里完成。
石|
3号楼是由猪圈改造的‘石’房,房子底部还保留着猪圈的基石,朴素结合时尚。
建造中将传统的屋顶瓦面做到室内,从而扭转了建筑的室内外空间,妙趣横生。
水|
4号楼‘水’房是一栋温泉房,由一间废弃的牛棚改造而来,分为公共浴池和私人包房。
泡在引自山间清泉的热水中,山间的清风徐来,窗外山核桃树触手可及。
在巨大的山水长卷中,以最直接的方式融入自然,简直令人无法抗拒~
咖啡厅|
无边泳池边的小坡上,就是5号楼咖啡厅。
两面通体玻璃墙外搭上裸露在外的木质斗拱,让室外的光线与景色自然地流入了室内。
也许未来去未迟,理由清单上你又会增加一项,就为了未迟的那一杯手冲。
天朗气清的日子,窝在窗边的沙发晒太阳,随意抽出一本书,指尖摩挲过粗粝的纸张,让时光一页页地翻过。
或是走上室外的露台,凭栏而望,让眼光飞得很远很远;或许会被耳畔的一声鸟鸣打断,回过神来,和树梢上停留的山雀打声招呼。
最惬意的,莫过于沉浸在山色包围中的浴缸里。
唔~~~
夜幕降临,一轮蓝月从山坳处升起,月光泄在长而空的走廊上,山下的合岭村渐渐亮起万家灯火。
夜凉如水,风里送来夜来香的芬芳~~~
未迟所在张家舍,是一座风景极美却已凋敝的自然村,整个村落只有15幢民居,大部分无人居住,只剩下颓墙败瓦。
见此,三人借众筹的力量,一口气租下12幢老房,翻修至今。现在,二期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,或许在不久的未来,一幅宏大的《富春山居图》将铺展在世人面前。
-今日留言·互动时刻-
早上你拉开落地窗窗帘,
你希望面前是大海还是群山?
桐庐未迟民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