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本文摘自《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》第10期)
从美国年提出研究下一代网起,至今已经有14年了。总的来说在下一代网的研究方面,没有取得多少实质性的进展,务虚的多,务实的少。在绝大多数人的观念中,似乎对目前的网络技术相当满意,搞下一代网无非是一些学究或者是一些想入非非的人,20~30年后是否会用得上也还是一个未知数。下一代网研究没有目的,没有目标,没有指标,自由自在的想,海阔天空的做,反正是对目前没有多大用处。正因为如此,下一代网已经研究了14年,14年的努力不但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,甚至连比较一致的共识都没有,照此下去,再过20~30年也未必有结果。
下一代网研究的最大问题是不知道该干什么,目前网络到底存在什么问题,我们缺失了什么。是网络能力和性能的缺失和不足,成为信息业发展瓶颈,是目前最大的问题?是网络设备种类繁多,投入/产出的剪刀差大,是目前最大问题?是网络的管理智能不足,网络管理困难,是目前最大问题?是网络的自动部署、弹性伸缩、故障隔离和自愈等能力不足,用户的使用网络的自由度低,是目前最大问题?在上述诸方面问题哪个是要首先解决的,至今没有比较一致的看法。你也在搞下一代网,他也在搞下一代网,各说各的,各做各的,没有共同的认识。还有是概念不清,定义不准确,缺乏网络基础理论的研究。没有共识没有共同的研究方向,导致在下一代网的研究上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。
1互联网技术
下一代网的研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是没有目标,缺乏网络的顶层设计。网络发展是有规律的,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决不会是‘胡思乱想’的结果。目前大家都在津津乐道的谈论互联网,认为互联网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它是在没有顶层设计,在没有继承下发展起来的。但是如果做认真深入的研究,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:互联网不仅不是没有顶层设计,在没有技术继承的情况发展起来的;相反互联网是完全继承了已有网络技术的精髓,根据特定的需要发展起来的。从顶层设计上严格的遵循了OSI确定的网络7层模式。表1列出了电信网、互联网与OSI7层模式之间的关系。
表1电信网、互联网与OSI7层模式之间的关系
层面
电信网
互联网
作用
7
电信增值业务的应用层协议
HTTP,telnet,FTP,SMTP等
应用层(业务通信协议)
6
增值业务的表示层句法(videotex等)
HTML等
表示层(表示层句法:文本、字符集等)
5
G4传真机,RTP/RTCP
RTP/RTCP
会话层(建立会话连接,再同步等)
4
G4传真机、TCP/UDP
TCP/UDP
传送层(进程间通信)
3
X.25、FR、ATM、IP
IP网
网络层(端到端用户连接)
2
各类专线
各类专线/虚拟专线
链路层(点到点专线连接)
1
有线/无线
有线/无线
物理层(传输介质的特性、信道编码、等)
互联网的发展在技术上是继承的,设计IP的起因不是想建设一个互联网,而是仅仅希望能解决异机种计算机之间的互联。从本质上讲,要解决异机种计算机之间互联必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。其一是必须实现进程之间的通信,因为计算机之间要通信,仅仅是实现端到端通信是不够的,因为计算机是多进程工作的,因此除了在端到端之间要有通信连接外,进程之间通信也是必须的。其二是因为进程与进程之间的通信一般是随机的,不知道何时是起点,也无法知道何时是终点,因而端到端的通信连接必须是长连接(即使用无需连接就可通信的工作模式,简称不面向连接模式),这样才能保证随时随地的进程间通信。不面向连接的工作模式的起源是X.25,因在电信应用中无用武之地,在年的版本中删除了。IP网是采用不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的分组数据网,IP协议原本是专门为异机种计算机互联设计的网络协议,为实现进程之间的通信还需要TCP/UDP协议,其中TCP/UDP协议中的Port是与进程对应的。TCP/IP在异机种计算机互连通信中取得了很大成功,通过TCP/IP相连的计算机越来越多,网上的信息内容也越来越丰富。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20余年中,除了用于异机种计算机互连,TCP/IP没有获得进一步的应用,该项技术沉寂了20多年。在那段时间内,所有的电信业务都是面向连接的,电话业务,电话增值业务,基于C-S模式的信息检索,E-mail等全部都是面向连接的,因此电信分组数据网技术(X.25、帧中继和ATM)获得很大的发展。由于没有找到基于进程通信的应用,TCP/IP仅在学术界中活跃,没有获得广泛的敏感部位一胸部昨日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吴晗瑄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