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Web的电子SOP工具介绍及实践

白癜风可不可以根治 https://m-mip.39.net/nk/mipso_4613578.html

本文讲述的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轻量化Web工具,是在高科技企业中的PCB设计制造具体实践过程中提炼出来,并经过企业反复失败检验且大规模实用后才成型的一个工具。

业务挑战

一、可视化协同

设计人员可以通过ECAD工具去协同打开、查看、编辑PCB设计数据及模型,但是客户、制造、采购、质量等人员没有合适的轻量化的web工具去协同查看、处理PCB设计。比如西门子提供的ECADViewer还是太过于重型且成本也高。

二、支持多种ECAD工具数据的挑战

内部成长、外部收购和外包战略通常要求供应链使用各种各样的PCB设计工具,这些工具以不同的形式来保存和表示数据。

三、PCB工艺方案制作的痛点

没有好用的PCB查看工具支撑,在处理Gerber、原始BOM数据、区分SMT/DIP等方面非常费劲。在TC里不能实时查看2D图,难以妥当构思工艺方案,也无法直接在2D图上做标注然后截图补充到未来的WI里,完善操作要求等工艺信息,选择工序,能查看工序下的投料在2D图上的位置,反之亦然等等。

四、减少制造废品和返工的需求

制造团队常常发现难以快速捕捉制造和装配规则和注意事项,并把这些信息快速传递到下游,下游也缺乏一个互动式的WI以支持快速捕捉制造意图,这样导致在过程后期才发现制造问题,就容易导致不必要的废品和返工。

五、WI制作复杂,不可配置,需高效下发,高并发查看

这是一个通用性的问题,不光是PCB行业,也涉及其它行业,如何做成一个高可配,一键式生成的,轻量化的WI是大多数企业在实施TCM时面临的挑战。

方案设计

针对上述挑战,各大厂商比如西门子都有自己的一些解决方案,但是通用解决方案很难解决一些特定的专业的问题,难免存在一些美中不足之处。PLM市场上一些其它类似的小工具,类似也是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。笔者通过调查研究以及对企业实际业务深入分析总结如下:一、通用化工具功能的确很强大,但是不完全符合客户的使用习惯和常用要求。且存在成本高的问题,但是没有这种工具,则在单板工艺编制时查看不了单板BOM对应的2D图,会导致无法执行如下:·便利查看元件封装信息·区分SMT/DIP/TH元器件·自由切换T/B/T+B查看视图·无极缩放、查看、定位·查看/高亮引脚类别·查看丝印·便利查看元器件属性·查看/高亮相似件或同编码件二、只能从上游接收ODB++/Gerber等原文件(结构复杂且解析困难),导致:·存在设计泄漏安全隐患·集成/传输处理效率慢·生成以及加载查看WI慢·WI文件不可压缩,传递给下游MES慢三、OOTB没有自动一键式快速生成WI功能,工艺编制过程中无法实时预览WI;·WI生成是整个BOP串行生成,耗时长,有些甚至不支持单工序生成WI·WI上没有查看单板2D图的功能或者需要安装额外插件才可查看四、当前市场上的二次开发生成的WI都有两个重大缺陷:·WI都不是Web化轻量化的,需要在终端设备安装额外的工具或插件,上传下载/查看比较重载和耗时·WI生成不可配置,如果要增加新工序的WI,需要另外增加大量开发;

针对以上美中不足之处,同时考虑客户的经济实用性,经过业内大型企业的实战检验,总结决定首先把企业对PCB板2D图的查看处理需求做成一个Web化的网页工具,即做成一个简化实用Web版的ECADViewer,然后把它封装为两种,一种是作为TC标准视图封装到TC里供客户在胖客户端调用。另一种是作为一个web组件封装到WI里或者AWC/Mendix里供其调用,主要目标/价值体现如下:

·在充分利用西门子TCM大平台整体解决方案优势下,也解决了前述缺陷;·避免了外挂独立工具还需和TCM进行集成的天生劣势;·比如增加集成成本和集成功能不稳定的潜在风险,数据交互的时间消耗;·Web化的2D视图查看工具也可以便利的移植到WI上,支持WI的Web化轻量化;·操作简单,界面清晰,更符合高科技行业对系统Web化轻量化的诉求和操作习惯;·为未来数据和系统云化/App化打下坚实的基础;

本方案是基于Web的整体设计,为了轻量化以及设计源数据安全性,也为了本工具核心代码的安全性,我们的解决方案总体思路如下:

1.首先设计开发一个支持Web化二维的ICT视图展示控件(以下简称ICT控件)2.架构一个Web服务器,把2D展示所用控件和数据源文件放到Web服务器端比如Tomcat或者4层TC的Web服务,客户端只是一个展示界面;(以下简称ICT-Web网页服务)3.为便于Web传输,需要把这个2D展示所用的数据源改为轻量化标准化的JSON;数据源有两个,一个是TC里的BOM数据,另一个是设计源ODB++文件;4.为支持工艺人员编制工艺查看ICT视图和快速生成Web化WI方便,需要分别做两个工具:4.1.ICT视图;

即把上述ICT-Web网页服务封装成TCMPP里右边的一个标准的TC视图支持和左边的BOM/BOP树进行左右交互。(以下简称ICT视图,具体界面和功能参见下页)

4.2.一键式快速生成WI及其Web化展示;

即在TCMPP模块里增加一个按钮,当选择BOP上某个节点(工序以上)可自动生成底下所含所有工序的WI并以网页形式展示出来,左边是所选节点子树,右边是WI。(以下简称一键生成WI/Web化WI展示,具体界面和功能参见下页)

总体架构图

功能介绍

在PCB板设计制造全生命周期里有很多场景会使用本工具,比较典型的一些使用场景如下图所示,红色字体表明和本工具有关:

以下是对本工具的三个主体功能进行介绍:

一、后台自动导入解析设计文件

它是通过handler机制配置在TC的BOM审批流程里,主体程序是在后台Dispatcher服务器上执行的一个translator,天然支持后台运行,负载均衡,队列,可重发执行等功能,这个translator主要是对设计文件进行导入解析,可以支持如下功能:·支持行业通用的ODB++格式·自动识别SMT、TH元件类别·元件属性从PCB设计文件中自动带出或BOM属性里自动抽取·可以无极缩放、查看、定位·…….·导入Gerber数据,自动识别层类型,创建外形·导入元件的XY坐标文件,创建T/B面元件层·有后台数据库,支持自动识别还原Gerber中元器件·可手工修复识别后记入数据库,之后可以智能识别该元器件

二、Web化ICT视图

该功能是一个TC标准视图,它封装了从服务端调用的Web网页,支持信息安全和Web化;它的启动按钮只显示在MPP视图的工具栏里。当用户在左边树上所选节点(可能是多个节点)所在视图根节点不是BOM或者BOP(包括产品BOP,工厂BOP,传统BOP)那么报错不打开ICT视图;类似如果用户切换选择的节点不满足那么报错且当前已打开ICT视图不予响应。也支持左右交互,即当客户选择或多选左边的BOM/BOP上节点时,右边的ICT视图要能自动响应即在右边2D图里高亮左边所选节点下包括子孙节点下所有的元器件。反之亦然,当右边2D视图中高亮某个或者某几个元器件时,点击右上角按钮能够触发左边BOM/BOP对应BOMLine高亮。考虑到性能,也支持选择BOP节点可配,比如贴片工序下太多元器件,所以可以配置到首选项里使其不支持该节点的左右交互;类似BOM也一样,如果所选节点太多超过了首选项设置的个数那么不予支持左右交互。丰富的2D视图查看展示功能,具体见下图所示:

三、一键式生成Web化WI

该功能就是只显示在MPP模块工具栏里的一个按钮(如上图所示另一个“WI”按钮);当选择工厂BOP或者传统BOP的根节点或者底下线体工艺、工位工艺、工序节点时,然后点击该按钮首先弹出对话框问询是“查看WI”还是“生成WI”,当选“生成WI”时,能自动快速生成所选节点下的所有工位工艺/工序对应的Web化的WI,并自动打开该网页;这里为提高生成效率和服务器利用率,支持分布式并发执行WI的生成;即客户可以通过配置首选项来指定哪几台服务器并发执行WI的生成;生成的结果如下:如上图所示支持自动换行换页,翻页,左边图和右边装入件表左右高亮等功能。

实践总结

本工具目前已经在某大型高科技企业应用,效果反应良好,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价值优势:

1.大大的降低了使用成本;

2.不用大批量采购大而全的通用产品,和本企业已上马系统结合紧密,实用且经济。

3.轻量化的展示界面,符合高科技行业的使用习惯;

4.不同于独立运行的工具,本工具和TC天然融合一体且作为其补充,充分利用了TCM强大的功能;

5.减少开发量和不稳定性,提高了WI的可配置性;

6.支持高并发量访问WI;

7.工具无感知自动升级,无需在终端设备安装额外插件或增加服务器;

8.为未来数据和系统云化/App化打下坚实的基础;

真知来自于实践,本工具也是反复试错的过程中整理总结出来的,Web高扩展性的特点也支撑它还可以继续改进扩大功能,我们将非常乐意推广给其它类似企业试用,在实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。

扫描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guyukameng.com/cssdiv/cssdiv/14272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  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